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- 地址:北京东直门外大街香河园路1号当代MOMA B楼倍格生态
- 电话:010-80699916
- 邮箱:huiyuan@quanzhuanglian.com
家是生活的容器,设计家就是设计生活
发布时间:2020-03-16
3月7日,《居住健康与人居环境》云论坛正式举行,本场论坛由全联房地产商会全装修产业分会秘书长陈忠莉女士主持,全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、清华校友总会城乡建设专委会秘书长、精瑞中国不动产研究院院长张雪舟先生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先生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女士、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郝然先生、当代置业执行董事兼总裁、全联房地产商会副会长、全联房地产商会全装修产业分会会长张鹏先生莅临直播间,五位居住健康及人居环境的开拓者、坚持者和引领者,讲述了他们在耕耘路上的深思、行动与坚守。
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老师认为,在疫情环境下,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和态度发生了诸多变化,有两个问题尤为凸显。首先,多代人长时间共同生活,难免产生相互之间的摩擦和矛盾;其次,经过疫情,大家更加重视家中的清洁卫生,也更加关注住宅中的洁污分区。基于此两点,未来住宅设计时,需要根据疫情所带来的需求的变化进行再思考。
个人空间的保障和划分将更受重视
周燕珉老师认为,疫情环境下无法出门,若要避免家人间过多的相互打扰,一定要适当区分各代人的生活区域,可以考虑相对分离的卧室布局,最好能设置2个以上带卫生间的卧室套间,并设计成适当分离的卧室,可以参考日本和韩国多代居住的设计理念,比如分设卫浴空间、分设出入口等,最大程度保持各代人生活的独立性。
卧室的集中与分区布置对比
同时,疫情环境下,居家办公、学习的需求上升,但现有住宅的条件无法支持,尤其南方家庭,习惯在各个房间摆放双人床,没有放置写字台的空间,缺乏安静独立的工作空间,即使有写字台,也往往忽视很多细节,比如利用飘窗窗台设置写字台,但底部没有留空,不便于长时间坐姿学习,疫情过后,如何合理的保障和划分个人空间,一定会更加受到重视。
洁污分区的设计理念将更深入人心
疫情过后,人们对洁污分区等将更加重视,当前的住宅设计理念急需调整,比如门厅方面,未来设计时,应考虑对入口进行空间分隔,并变换地面材质来促进洁污分区,此外,建议门厅附近设水池,便于进门就近洗手、消毒,也适合养狗人士遛狗归来即使给狗做清理,同时方便儿童进门后就近洗手。
门厅附近设置洗手池案例参考
疫情期间,阳台成为偶尔“放风”的佳地和半室外活动的场所,也是晾晒衣物、养花的好去处,未来,设计阳台时,一定要考虑可充分利用的原则,比如打造小型花园、设置上下水和顶柜、满足洗衣洗涤和收纳需求等。
厨房方面,要充分利用厨房的零散空间收纳小物,洗碗机、消毒柜应该就近水池布置、水池要补充操作台面、水龙头可以自由取下、水盆设置足够大的尺寸。
卫生间方面,原则是将湿区置于卫生间深处,同时合理设置地垫,以利于干湿分区;同时要考虑毛巾、浴巾的收纳,利用暖气或在坐便器上设置架子进行收纳都是不错的选择;坐便器后方下水道周边容易积垢且较难打扫,可设置一体化收纳柜;另外就是手纸盒位置要合理,避免使用麻烦和洁污不分。
家是生活的容器,设计家就是设计生活
家是生活的容器,住宅空间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,疫情环境下,人们对于住宅中的个人空间的保障和划分,以及洁污分区等都更加重视。
设计家就是设计生活,一定要考虑各种内外环境下的生活需求和方式的改变,要通过更有温度的住宅设计,更好的适应居住者的需求。
后 记
周燕珉
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老师,长期致力于老年人、残疾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,住宅精细化和标准化设计研究,近年参与完成多项国家住宅及老年建筑法规和标准的制定,完成设计、研究、咨询住宅类及养老类地产项目数十项。
部分书籍成果